欢迎访问 您是第 1597497 位访问者    加入收藏  |  设为首页  |  联系我们   
 
 
 
资讯动态 更多
课程公告 更多
专业服务  
教育培训  
 
 
【卢永春】发展与挑战:作好政务舆情回应工作
发布日期: 2016-10-24   发布者:电子政务应用部   

    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网民带入了新媒体时代。截至2016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7.1亿,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。同报刊、广播、电视等传媒等传统媒介不同,新媒体因其交互性、即时性、开放性和去“中心化”等特征深,刻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形成模式和运行规律,舆情发生的频度、力度不断增强。在个别重大舆情事件上,舆情热度较前两年非但没有减弱,反而有所加强,舆情态势更为猛烈。
    2016年4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,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,经常上网看看了,解群众所思所愿,收集好想法好建议,积极回应网民关切。这既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对待好新媒体,更是要求密切关注、妥善应对网上舆情。面对波澜起伏的互联网舆情态势,各级党政部门正在不断强化舆情回应能力建设,把握舆情主动权。舆论也普遍认为,在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下,主动升级舆情回应能力,有助于让公众的知情权得到进一步满足,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。
    近日,人民网舆情监测是发布的《2016年全国政务舆情回应指数评估报告》指出,
    2016年以来,我国公共部门面对突发性舆情的响应速度显著提升,对于请早期传播的预警、干预能力也有较大提高,政府回应率达到86.9%,有超过40%以上的事件政府首次响应在事故发生二十四小时之内,借助政务新媒体作为发布渠道的约占百分之七十一71%。而在六年前,人民论坛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,70%的受调查者,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,原因之一就是官员缺乏同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。到如今多数政务部门敢于上网、善于用新媒体发声,这无疑是互联网发展对领导干部思维转变的巨大促进。截止2016年上半年,政务微博达到15.932万个,政务微信公众号已近10万个,构建起了政务新媒体的全国矩阵。
    移动新媒体裂变式发展在重塑公共治理格局、网络舆论生态的同时,也极大的拓展了国家治理的新领域、新空间,越来越广泛影响着公共事务和政务服务,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。
    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例,截止目前累计有56位省委书记省长,近,2000位市县‘一把手”对网友留言作出回复.移动网络成为各地党政机关构建透明、高效、法治的现代治理构架的重要抓手和践行“听政声、察民意、聚良策”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渠道。
    用好政务新媒体,不仅在化解舆情危机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,从长远看,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互联网前沿意识、公共治理变革能力都大有裨益。随着互联移动互联网媒介的蓬勃发展,新生的新媒体应用也得到各方的重视并展开了尝试,政务新媒体发展已经超出“两微一端”呈现融合化矩阵态势,一些政府部门积极进入人民日报客户端、今日头条等新兴移动app,也有一些政务媒体如“国资小新”在分答应用上线,网络理政进入分中话分众化阶段。这也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科学对待互联网,剔除隔膜、害怕和排斥心理,更要遵循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规律,保持敏锐的眼光,推动政务新媒体迈入新阶段。
    作者:卢永春,人民网舆情监测是秘书长助理